大连市第三中学班主任工作学习简报
2012年第11期
(总第22期)
2012年5月22日
【工作简讯】
我校高一、高二召开期中家长会
5月11日我校期中考试圆满结束。5月17日又顺利完成了高一按文理重新分班工作。5月18日下午17:00时组织召开了高一、高二学生家长会,重点围绕学生期中考试成绩、高一分班程序等向家长汇报了学校近期主要工作、学生状况,并就学校未来各项工作广泛听取了家长的意见、建议。
【工作间】
上周工作总结
1、经抽查发现手机管理效果明显,课间玩手机现象已极少,课堂上更少见,再接再厉,巩固成果。
2、四楼男卫生间偶尔出现个别高三学生吸烟现象,还经常出现大便不冲现象,必须加以遏制。
3、走廊秩序明显好转,楼梯上秩序还有待改善。
4、教学楼门前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要严格禁止楼门前聚集、共青路活动现象,本周将扣分反馈
5、很多班级室内卫生很差,本周要抽查。
6、班主任有责任指导、督促室内外卫生清理,本周将加强检查,扣分反馈。
7、负责倾倒卫生间垃圾的班级,要提醒相关学生不要把脏水洒落在楼道上不管。在发现此种情况取消文明班。
8、集会出入时,学生在楼道内太吵闹,应保持肃静。
本周工作重点
1、高一继续做好分班后学生思想的稳定工作,并精心组建新班集体学生干部团队,积极关注、严格管理、耐心引导“问题”学生。
2、高三要密切关注学生考前的心理焦虑、情绪波动,及时疏导。倡导学生文明离校。做好最后阶段的安全稳定工作
3、高二配合教导处组织好会考考察学科考察工作。
4、按照《常规管理暂行条例》严格落实学生的常规管理,尤其对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和规范,值周队加强检查,及时反馈。
【学习角】 对待问题学生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一、切忌先入为主和肆意猜测,而要就事论事
思维定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着。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也不乏有这样或那样的思维定势。比如由于对一个学生有成见,我们处理这个学生的过错时,就很容易戴着“有色眼镜”看他的过错,就很容易先入为主,就很容易肆意猜测。
二、切忌急于求成,而要耐心理智
对待问题学生,切忌急于求成。有时当我们看到或听说学生犯错时,我们情绪一般会受到影响,而这种影响向来是负面影响居多。另外,学生犯错,大多是无意的,犯错后,情绪还是比较冲动。因此从这两方面来看,我们和学生都需要冷静,先坐下来,熄熄“火”,尝试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然后再作了解,再作分析,再作处理。如果当场处理的话,一方面当事人还处在情绪激动、失去理智的情况下,不容易客观面对现实;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不在现场,也就不了解情况,不便做出正确的判断,容易误判,很容易给学生带来无意的伤害。
三、以事先预防为主
我们在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一般是在学生出现问题后才进行处理。这种处理法不是不好,而是很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我有问题你才关注我的不良感受,从而给顺利地解决问题带来一定的难度。基于此,我们应做好事先预防工作,通过主动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及时发现学生可能出现问题的端倪,及时帮助学生调整状态、改变情绪、转变思路,从而防止问题的发生或加重,从而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避免说教、命令语气
处理问题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做到寻因究果,从而避免同样问题的再次发生。
可以说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唤醒和开发当事人的内在的积极力量。因此我们千万不要把自己作为中心,似乎自己什么都懂,学生只要按照我们的要求、命令就能解决问题。所以我们要避免说教性的、命令式的口气,而要多用支持性的、商量性的语气说话,才能更容易让学生从心里接受我们的教育。
五、少批评,不指责,对当事人以礼相待
当学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问题时,有时是需要我们的批评教育,从而使其认识到错误之所在,迅速地改正错误。但是批评教育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指责、责骂、怪罪。一般来说,我们应该把批评教育的出发点建立在对学生的真诚、友善、尊重等基础之上,把批评的最终目的定位在以后的改进和发展上,而不是责怪,而不是追究过去,而不是讽刺挖苦,如果这样的话,不仅对教育学生效果不佳,而且很会伤害学生的心灵,很会影响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
主题词: 问题学生
送:校长室 书记室 副校长室
发:班主任
(共印33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