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简报第43期

大连市第三中学班主任工作学习简报

2014年第1期

(总第43期)

2014年3月5日

                                                                      

工作简讯】  我校开展新学期消防安全疏散演练活动暨学生安全教育

为加强学校安全防范教育增强师生消防安全意识,提高抵御突发险情的能力,2月28日上午,我校利用学生返校日开展了消防安全疏散演练,并在随后进行开学典礼暨“珍爱生命,防范危险”的学生安全主题教育,

  演练前,学校领导结合实际,认真细致地制定了此次演练活动方案,召开全体教师动员会议,明确职责要求。在演练过程中,随着警报的响起,各教职工迅速到达指定工作岗位,保证疏散有序、安全。各班学生在班主任带领下,迅速有序地根据应急预案中规定的路线从三个消防通道口撤离。短短三分钟之内,全体师生都疏散至达操场。整个演练过程紧张有序,实用性强,收到了预期效果。王志坚主任对此次演练作了总结,强调了逃生中要注意的问题。同时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防范危险”安全主题教育讲话。

我校历来重视学生安全工作,尤其注重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防范各种安全事故和自我安全保护的能力,也营造了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氛围,为进一步推进学校安全文化建设,营造安全、有序的校园环境打下基础。

    

 伴随着紧凑简洁的开学仪式,我校师生焕发精神迈入新学期

228日,伴着春的步伐,师生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洋溢着新春喜悦又跃动在三中校园。上午9:40,全校师生开展安全演练,疏散到操场后,在一片快乐祥和而又激情勃发的气氛中,学校组织了紧凑简洁的新学期开学仪式。整个仪式由德育处王志坚主任主持,由四名优秀学生担当升旗手。师生们列队整齐,精神焕发,五星红旗在校园中冉冉升起。国旗下,张世权副校长作了热情洋溢的新学期致词,校长的致词紧凑而流畅,热烈而亲切,字里行间洋溢着激励与期盼,既浸透着理性又富有感染力,将师生们带入了大连三中2014年的美好愿景。最后,王志坚主任结合新学期的期望,又作了珍爱生命,倡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倡导“节粮、节水、节电”的“三节”教育。

开学仪式拉开了我校新学期的帷幕,全校师生焕发精神迈入新学期。

【工作间】

上周工作总结

1、2月25日,学校召开新学期第一次班主任例会。会上,王志坚主任全面部署了开学初班主任工作,尤其对保障学生安全的方方面面作了细致提醒,张利允主任强调了学生常规管理的要求,孟书记对班主任工作的心态及方式方法给予恳切指导。

2、2月28日,学生召集,9:40开展安全疏散演练,演练活动中,部分班主任暴露出对学生活动要求不够严格,管理不够认真的问题,长此以往,必将影响班集体良好作风的形成.

3、开学初进行仪表检查,各班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各班班主任需针对问题及时整顿.

4、各班班主任需加强对早晨较早进教室的同学的要求和管理,使本班学生养成早晨一进班就安静有序自学,不妨害他人,不妨害集体的良好习惯。

5、个别班级,体活课上学生随意进出,教室留人,秩序混乱。班主任要严格要求学生全部按时到操场参加体活课和体育课,不得在课上随意进出。

6、 发现个别班级放学后,用电器不关电。对这种事关安全的事情一定要高度重视,不能心存侥幸。

 

本周工作重点

1、收缴假期各项作业(主要包括学科作业、高二社区服务、高一职业规划实践作业)

2、策划组织迎新主题班会,下周一上交班主任工作计划和主题班会记录。

3、对学生安全工作不能放松。包括核实、记录以及报告反馈班级晨、午、晚检缺席的学生;关注本班学生在贴吧、qq群等的言论、思想动态;关注学生异常心理反应以及学生间的矛盾;提醒学生在上学、放学途中交通安全等。

4、各班调查、备案特殊家庭、特异心理学生(记录在班主任工作记录响应位置)

 

 

 

 

 

【学习角】              育人教书

教书育人,我们历来把它看成教育的两个方面,也可以说是教育的两个目标。简单地说,教书即教学,育人即教育,前者指知识智力、文化学习,后者指品德培养、做人。我们在这一点上达成了共识,一提教育就想到教书育人,清楚地意识到两个不同的层次和目标。但是,我们一直没有进入方法论层次,来审视这个古老的教育命题的另一层含义,把育人看作教书的根本方法,简言之,育人教书。

育人教书的实质,就是改变以前灌输给学生知识,让学生先接受再消化应用的方法,进入到由学生的发展决定知识的汲取,借助科学精神、创新追求、合作等素质,促进学生主动、积极、高效地学习文化知识,又通过文化知识学习着重培养学生与其人生发展密切相关,同时又最能促进学生独立有效地处理知识的素养,比如态度、情感、兴趣、注意力、想象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和优势发展,让高度发达的素养和优势成为学习知识的不竭动力。

翻开中外教育史,阐述育人之于教书的方法论意义者并不少见。

我国古代就认识到品德教育在学习中的巨大作用了。《礼记·中庸》中说: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段话清楚地阐明了诚的含义以及与智力的正相关。诚相当于心理学所讲的积极进取和坚强的意志,有了诚,就有可能化愚为明。《礼记·大学》进一步把德与智、做人与学习的内在联系明白地表述出来,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修身是本,格物、致知是末。格物、致知就是明辨事理,获得规律性知识,说得通俗一些,就是学习。正因为古人清楚地认识到教育之于学习的意义,在实践中,中国传统教育从来就不把育人教书割裂开来,而把它们看成二位一体的系统。千百年来,这一教育传统也一直被接受和传承。专家学者们不是经常要求所带的硕士、博士们先学做人,再做学问吗?民间学武不也有类似的一条规矩学武先学德吗?而在拜师求学的时候,强调的是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分析其中蕴含的道理,不难看出做人和求学之间方法上的内在联系。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我们在学习方法的标题下讨论的关于心的种种特征,实质上无一不是道德的特征。例如,虚心、诚心、真心、远见卓识、一丝不苟、承担起赋予的社会使命——凡此种种,都是道德的特征。正是这些带有道德特征的学习方法推动着教育产生一次又一次革命。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早在18世纪就说了,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这个概念,正如反过来,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一样。可惜我们只抓住通过教学来进行教育一个方面来理解,翻来覆去在这方面做文章,而忽视了另一个方面,即通过教育来教学

我国目前正在推行素质教育,其观念的提出已经把教书和育人紧紧联系在一起了,我们应该去深刻领悟其中内涵。

如果我们明白了育人教书这个根本点,对目前教育教学中出现的一些现象或者问题就豁然开朗了。比如,素质教育与文化成绩矛盾吗?现阶段为什么不强调学科成绩,不强调知识系统性?减负最要减的是什么?减了以后干什么?小学文化成绩为什么只给等级分,不给细分?小学艺术教育应该把握一个什么分寸?等等。凡此种种,表现形式虽千差万别,但核心是一样的,即通过育人培养学习(教书)必需的内在人文素养——这些素养对学习的作用最深刻、最长久、最具活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教书)效益。比如,我们培养了一个孩子心平气和,遇事三思的品质,这与提高文化成绩有关吗?当然有关,《礼记·大学》里早就说过: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目前,学生中普遍遇到的问题是学习浮躁,静不下心来,因此学习往往浅尝辄止,甚至丢三落四,效率非常低下。如果我们培养了学生心平气和,遇事三思的优良品质,学生目前的学习现状就会得到很大改善。不强调学科成绩,是不想因学科成绩而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学生付出了然后有所得了,就应该鼓励,从而让学生培养学习的自我感觉,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同样,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是不想以知识的系统来限制人的发展。小学文化成绩只给等级分,不给细分,是不想用几分的差距去影响孩子学习的情感。减负最要减的是不但无益反而对学生发展有害的死知识和机械劳动,硬性规定的东西少之又少,精而又精。小学艺术教育应该让孩子的学习天赋发掘出来,通过这些天赋的发掘全面发展孩子,立体提升学习境界。如果艺术教育成了文化课避难所,成了专家培训摇篮,那就失去了艺术教育的根本意义。不难看出,所有这些都可以归于一点——育人教书。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送:校长室 书记室 副校长室

发:班主任 

 

(共印33份)

联系电话:123456789  固定电话:0411-88888888
公司地址:大连市沙河口区付佳新天地
技术支持:大连整合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