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短波】
☆ 市教育局纪委书记慕来我校调研。5月6日,大连市教育局纪委书记慕青和局监察室、财务处的领导来我校就年度审计整改情况、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学校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做调研,刘长存校长做工作汇报。
☆ 我校党总支组织党员观看电影《焦裕禄》。5月22日,校党总支组织党员观看电影《焦裕禄》,号召全体党员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贯彻落实“三严三实”要求,向焦裕禄学习,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员干部最大的人生价值追求。
☆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阶段结束。截至5月23日,我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结束。该阶段,我校召开了活动动员大会,按规定组织党员集中学习,向学生、家长、教职员工发放调查问卷316份,开展了“发现·美丽”系列活动。六月份,教育实践活动将进入“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
☆ 我校第22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圆满落幕。4月30日,我校第22届艺术节圆满落幕,本次艺术节全体教职员工给予极大的配合,有39位教师担任评委和组织协调工作。在艺术节汇演大会上,12位教师参与演出,师生同乐,给学生的校园生活留下美好的回忆。
☆ 我校与普兰店九中开展对口帮扶活动。5月19日,我校帮扶对子普兰店九中一行16人到访。刘长存校长做了专题报告《大连市第三中学发展现状及展望》;我校向来访教师开放了高一课堂,普兰店教师观课40节,并走进教研组与同学科老师进行交流。未来,两校还将在培养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学生发展指导、学生社团建设、德育工作规划等方面进行交流。
☆ 我校邀请于春杰先生做特色建设教师培训。5月19日,大连市发明协会副秘书长于春杰先生应邀到我校做报告,这是大连三中“专家进校园”讲坛系列活动之一,本次讲座主要目的是就我校“创意思维培养”特色建设进行教师培训。于春杰先生现介绍了我国五所科技特色校的成功经验和总结,然后以《聚创意思维真谛,铸创新人才智慧》为主题对我校教师进行了培训。
【教育思考】
发现那棵树
李希贵
在原始森林里穿行,我们很容易被大自然的造化震撼,可是,当我们走出森林,让我们描述每一棵树的样子时,却常常语焉不详,因为我们心不在树木,满目不过一个壮阔的林子罢了。
所谓“不见树木,只见森林”,也同样被我们的传统教育习以为常。
每一年,我们都会迎来新一届学生,他们或高或矮,或胖或瘦,或多或少地闪烁着些许个性的亮光,然而,在我们教育者的内心,却早已确定了一个理所应当的主张,几年之后,我们希望他们变成一样的孩子,让他们全部变成“好”学生。我们每一位教育者内心那个朦朦胧胧的好学生标准尽管并不一样,但确定无疑的是,我们必须殚精竭虑让学生走在同一条通往这种标准的大道上。
然而,那棵树与这棵树并不一样,有的需要在天空挺拔,有的则需要在河边茁壮,有的习惯于云山雾罩,有的却渴望阳光普照。经营森林的大自然无法关照千姿百态的树种,于是,万类霜天竞自由,就有了黄山险峰的松涛和长白山白桦林的色调。
校园不比森林,我们没有权利通过竞争淘汰那些生而平等的孩子,我们的职业操守不允许我们只会欣赏松涛、呵护白桦。于是,如何造就一种新的学校生态,让百花争艳、百舸争流,让乌龟和兔子各显风流,发现每棵树的生存需求和生存价值,就成为校园里的重大挑战。
发现那棵树,不能仅仅靠教育者主观的肉眼,为之提供适宜的土壤、水分、气候、养料更加重要。自己最清楚自己的饥饱,对孩子们来说,能够为之搭建合适的成长平台,丰富可供自主选择的课程,则是他们自我发现的前提。中学3年都没进过实验室的孩子,如何发现自己成为科学家的天赋?埋在题海里的孩子,怎么判定自己是不是心灵手巧?所有的计划都由教师安排,所有的活动都由别人主宰,也就永远不敢肯定自己的领导才能。只有当一个孩子在高端数学里感受智力挑战,在科学探究实验中享受到不尽的乐趣,在戏剧课的舞台上认可了自己的领导韬略,他们才有可能萌生不一样的人生追求,因为只有在不一样的生态里,那棵树也才有可能变得不同于这棵树。
发现那棵树,需要教育者的胸怀。由于我们的成长经历和价值判断,也由于社会发展和历史积淀,在我们每一位教育者的内心,都早已有了一些理想之树的轮廓,甚或清晰的标准,如果没有时变事变的思维和宽广、博大的心胸,我们很容易像西方神话里的魔鬼,让每一个人全都躺在那张一样大小的魔床上,把他们锯得一样长。有时候因为敬业,有时候因为热爱,反而纵容了过度的教育,孩子们身上刚刚萌芽充满生机的枝枝杈杈,常常过早地被冠以“旁逸斜出”而遭扼杀。弗洛伊德说过,一个孩子即使在最慈爱的父母那里长大,他的内心也会留下很多创伤。我们长大后要搜索自己的内心,看看它藏有多少张“魔床”,然后亲手将它摧毁。
发现那棵树,需要去除校园里的权威。尤其传统行政班的管理模式,极其容易造就位高权重的班老大,尽管我们的班主任都来自最优秀的教师,但是,由于过度的责任如高山压顶,情急之中班主任们很容易使出浑身解数、用尽全部的权力,于是乎,班集体很容易一统天下,成人与孩子在地位悬殊的较量之中很容易把教室变成一言堂的地方。责任并不在我们的教师,机制使然也。 原文载自 人民日报 》( 2014年05月08日 18 版)
【推荐阅读】 一句话改变孩子一生
柯云路
一个中学生很苦恼,她在信中告诉我:“我从小学到初一学习都非常好,可是初二换了班主任。一天,班主任在校园里见到我说:我怎么看你都不像班里考前十名的人。我心里一震,脱口而出:为什么?班主任说:我觉得你上课的时候神情不太对。我心里顿时像被塞满了石头,夜里觉都没睡好,以后虽然照常上课,总觉得不像原来那样自信了。
一天课上,老师提问,当我回答到第三个小题时,可能没听清楚说错了,她又叫起另一个同学,他讲完后让我复述。因为紧张,我又说错了。这样周而复始了三次,我勉强说对才坐下。一堂课的后半节都不知道怎么过的,结果一个学年下来,从原来的年级前100名以内滑到了400多名。现在我已经上了高中,父母也很为我着急。我在上课时虽然总想集中注意力把老师讲的内容理解并全部记住,可是往往这会儿记住了,再等一会儿又记不清了。
每天晚自习时脑子里想着这些,学习效率很低。我从老师的宠儿变成一个弃儿,心里真不是滋味。感觉就像掉进了一个悬崖,总试图爬出山谷,可是每次都摔的很惨。我开始怀疑自己了,我是否有能力再爬上高峰?”
写信的时候女孩已上了高中,相隔几年,当年的班主任老师恐怕早就忘了曾经的这次简短对话了。相信他绝对不会想到,这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影响了孩子的一生。
以成年人的眼光来看,这确实是太小太小的一件事,不就是一句话吗?似乎也不应要求人每时每刻都小心翼翼、字斟句酌的行为。然而,假如你面对的是一个尚未成熟的孩子 ,而你是他心目中有着很高权威的父母或师长,你说什么,就一定要小心,因为你的评价对他而言可能是天大的事情。孩子可能因你的一句夸奖而信心倍增,也可能因你的一句批评而万分沮丧。遗憾的是,成年世界对这一点往往是忽略的。
我曾经在一本书中写过,我之所以后来成为作家,除了很多社会性原因之外,追溯自己的童年,很可能起源于一粒小小的种子。我在小学写第一篇作文时,老师不仅给了我一个鲜红的“5分”,而且把它当作“范文”,让我站在讲台上面对全班同学大声朗读。那篇作文的内容早已记不起来(肯定幼稚得一蹋糊涂),但当时的情景一直深深印在心里。这激发了我在学生时代对作文课的热爱,我不仅喜欢作文,而且每次都努力写好。这其中,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无疑是那个小孩子的“写作”动力之一。
我们都有自己的童年,然而,成年之后许多人会忘记童年时的许多感受。他们在匆忙与辛劳中忽略了孩子,不知道孩子的心灵是多么稚嫩,多么易受伤害。
我给女孩回信,没有讲任何具体的学习方法。我只告诉她,对于你来讲,目前最重要的是确立人生的信心,而不要特别在意考试成绩的一时好坏。一个人身处顺境时可能会精神愉快,学习也更有效率,但身处逆境也要学会慢慢调整自己。你已经慢慢长大了,终有一天会走上社会,到那时会面对种种不顺。而挫折是成长的必要条件,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是不会成熟的。你现在就经历着一点挫折,战胜了这个挫折,你会比同龄人更坚强。你还在少年,人生的路很长。一定要明白,你在为自己学习,为自己未来的人生准备资源和力量,不要在意别人有什么说法,哪怕这个人是你的老师。你要用自己的坚强和长时间的努力向父母和环境证明自己是个优秀的女孩。
希望我的信能够对女孩的成长有一点正面的支撑,也希望女孩的信能够得到成年人的理解。
孩子需要呵护,让孩子们在自信、自尊和健康的环境中顺利成长吧。
文章推荐:数学组张剑
【三中回忆】
那年 那人 那情
外语组 孙欣然
当丁香花的再一次盛开,沁人心脾的香气再一次弥漫整个校园的时候。我意识到,我已经在这个宁静,美丽的校园度过了十个春秋。在这里,那种初出茅庐的轻狂和不羁已经在这里经过了磨练和沉淀;在这里,我拥有了亲人一样的同事和朋友;在这里,我拥有了值得我无悔奉献的学生;在这里,我拥有了我愿为之奉献一生的事业。
还清晰的记得当年背着行囊,走出陌生的车站,在这个举目无亲的城市里,所有的一切都让我举足无措。是同事们热情的笑容和无微不至的关心驱散了我内心的不安,让我感觉到了家一般的温暖。当我第一次拿起教材,准备走上三尺讲台的时候,才发现学校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教学实际的差距是那么大,书本中的知识是一成不变的,然而,课堂内的学生却是千差万别的,我好像永远猜不到学生们会有怎么样的想法,不知道在课堂上学生们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出什么样的状况。几堂课下来,我像斗败了的公鸡一样彻底泄了气。然而,我的师傅谢德卫老师耐心的指导了我。谢老师有一名很有经验,教学很有方法的老教师,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我成了谢老师的跟班,每天谢老师的每一节课我都会认真的去听,记录下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甚至到学生们的每一个反应,和谢老师上课的每一次灵活的应对。对于我不懂的,不明白的,没有办法解决的,我都会一次一次的去麻烦谢老师,向他请教。每一次,谢老师都会不厌其烦的为我答疑解惑,不断的鼓励我,为我的成长尽心尽力。现在,每一次回想起当年谢老师对我悉心教导,我的内心都充满了感激。
在三中这个校园里,带给我的不但是内心上的不断成熟,有的更多的生活的关心和感动。刚刚毕业,离开大学校园的时候,根本不会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特别是一日三餐,都是随便买来应付的。马秀英老师知道了,没有多说什么,但是,每次家里面有什么好吃的,都一定会有我的份。平日里,更是像妈妈一样的关心着我是不是有按时吃饭,是不是生病,或者不舒服了。教会了我做一些简单营养的饭菜,不断的叮嘱我要好好的照顾自己的身体。直到现在,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一旦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我还是会第一时间和她倾诉,她会耐心的教导我,让我学会坚强,让我坚信,无论遇到任何的困难都不可以轻言放弃。
十年来,发生在我身上,让我感动,值得我铭记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在这十年里,在工作中,在生活上,我都日益成熟,渐渐的明确了自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所肩负的责任,变的更加坚定,更有承担的勇气。这些成长都离不开身边热心同事朋友的关心和帮助,我爱我说工作的校园,我爱在校园中那些关心我成长的领导和朋友,我更爱我所从事的教育事业。过去的十年只是一个开始,在以后的日子中,我会更加珍惜我的身边的朋友,更加努力的提高自己,更加努力的为我所从事的事业奋斗。过去的十年,我亲眼目睹了在所有人的不懈努力之下,我们的学校蒸蒸日上,我更坚信,在未来的日子了,我们的学校会因为我们的奋斗而拥有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