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莺颂》读后感 一年八班衣起慧

《夜莺颂》读后感   一年八班衣起慧

 当看到约翰·济慈这个名字时,“美即是真,真即是美。”这句诗便闯进了我的大脑中。依然记不清是何时,这句话带着异样的情绪映入我的脑海,说不清楚是怎样的情绪,只是无端地觉得一片和谐。基于此,我便选择了《夜莺颂》。

 约翰·济慈是十九世纪英国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夜莺颂》是他告别这个世界前于一八一九年五月留下的著名篇章。写《夜莺颂》之时,济慈已然病入膏肓,但他追梦的脚步仍不停歇,“笔耕不辍,追梦不停”。相传,这是诗人在一天清晨,坐在树下沉思,忽然听到夜莺引吭高歌,使他万感交集,神往不已。他急忙奔进屋去,提笔一气呵成了这篇濒死者的绝唱。

 诗人与病魔作斗争时,他听到了可以净化灵魂的天籁之音——夜莺的歌声。诗人烦恼于人生的苦难与病痛,于是就将永生的希望寄托于夜莺这可爱的小小生灵的身上。于是,诗人向夜莺歌颂道:“永生的鸟啊,你不会死去”。这鸟儿,这永生的鸟儿,这永生的鸟儿的歌唱,让诗人产生了无比美好的幻想,使他想起“花神,恋歌,阳光和舞蹈!”使他想要一醉方休,沉沦在“这果树,林莽,和草丛,这白枳花,和田野的玫瑰,这绿叶堆中易谢的紫罗兰,还有五月中旬的娇宠,这缀满了露酒的麝香蔷薇。”,沉沦在“夏夜蚊蚋的嗡萦的港湾”中。

“今夜,我偶然听到的歌曲,曾使古代的帝王和村夫喜悦。”读到这儿,我想起来丹麦作家安徒生唯一的一篇以中国为背景的童话故事——夜莺美丽的歌声打动了国王,它成为国王的宠儿。但不久之后,一只能发出曼妙乐声且外表华丽的人造小鸟获得了更多赞美,于是,夜莺飞走了。然而,当国王的生命面临死神的威胁时,人造小鸟却唱不出一个音符,还是真正的夜莺用婉转的歌声驱走了死亡的阴霾。安徒生立足于大自然,发挥丰富的想象力,用童话的形式构建了生态侵理和生态美学的桥梁。同样济慈也立足于大自然,渴望能够在夜莺婉转的歌声中离开这个世界,解脱无穷无尽的痛苦,也就是回归自然,返璞归真。

徐志摩曾这样评价这首诗:“万万里外的星亘古地亮着,树林里的夜莺到时候就来唱着,济慈的《夜莺颂》永远在人类的记忆里存着。”夜莺的歌声转瞬即逝,而这种转瞬即逝的美,带给济慈的却是久久的深沉忧伤。

联系电话:123456789  固定电话:0411-88888888
公司地址:大连市沙河口区付佳新天地
技术支持:大连整合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