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简讯】 20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各项展演顺利完成
我校第20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各项展演活动从上周一到本周一,历时一周,在广大同学踊跃而有序参与,高一4、8、9班,高二3、4、5、8、9班的倾情宣传与组织,众多评委老师的积极支持下顺利完成。全校师生热切期待着本月28日的精彩汇演。
【工作间】
上周工作总结
1、个别同学仪表不规范,经常不穿校服,班主任应加强指导和管理。
2、早晨班主任未到班前,多数班级教室内已经很有序、安静,但极个别班级很混乱,需按自学课要求加强规范
3、放学后个别学生逗留教室或操场,班主任要严格禁止
4、有些班级在升旗等集会时讲话越来越严重,应加强教育和管理,这是班级的“脸面”,学校的“窗口”。
5、有个别学生提前买间食,要严格禁止。
6、早晨有些班级的值日生在走廊上清扫时大声讲话,影响楼内肃静。
本周工作重点
1、 继续重点关注和提醒高三各方面安全,要避免高三学生参与剧烈的对抗性的体育活动。
2、 校园艺术节汇演的统筹、安排。
3、 五四前的团干部、团员评优。
【学习角】 宽容是给“出格”的最好一课
斯 壮
来源《人民日报》
一名高二学生偷换掉事先经老师把关的讲稿,用“自己的声音”对现行升学和教育制度提出质疑。
身处青春期的中学生不听“安排”、独树一帜,甚至做出某些逆反的举动,并非多大的新闻。反倒是该校汇龙中学对待此事的态度,值得成年人尤其是为人父母、为人师长者借鉴思考。
这名同学的演讲被认为是“言论不当,用词过激”,对这个结论我们存而不论。这所学校按其认定,对这位学生进行了批评教育,但校领导表示,本着宽容的态度,不会对其进行处分。更让人触动的细节是:当时,音响主控台就在不远处,也有老师站在演讲台附近,完全可以断掉电源或让该生停止演讲,“但那样也会打击他的自尊心,我们还是坚持让他讲完”。
保护未成年人的自尊心,坚持让“言论不当”的学生把话讲完,能有多少老师、多少学校有这样的心思和气度?
答案恐怕很难乐观。
“师道尊严”,是中国教育几千年的传统;“严是爱,松是害”,在很多家长、老师的心目中,是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原则。就在不久前,一名中学生玩笑式地将一段《兰州二十七中逃学指南》的视频发到网上,被学校勒令退学。在广西平南县,19名高中生因为上课带手机被“劝退”或“动员转学”。在江西宜春市第四小学,十几个孩子竟然因为“到校过早”,被老师把脸颊掐青……这些新闻拼接出的图景与严苛的应试教育一起,让校园在一些孩子的心中成为令人生畏的所在。
曾有这样的故事:小学生进校不跟老师打招呼低头而过,老师提醒家长,让他们连续几个早上陪孩子一同步行上学,见到小鸟说声“早上好”,见到目光相接的路人说声“早上好”,结果一进校门,孩子向老师的问好变得特别自然。也听过这样的讲述:孩子入学第一天,学校会发一本厚厚的指南,第一部分是《权利》,上课举手的权利,给老师提意见的权利,受同学欺负时投诉的权利;第二部分是《义务》,上楼梯靠右走的义务,穿校服的义务,按时完成作业的义务……紧跟着权利的义务,让小孩子觉得平等公正、理所当然。
可惜这些故事发生的地点,大多数是在国外。像汇龙中学这样“坚持让他讲完”的学校,在我们身边遍寻难觅。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过家长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事实上,被孩子惹怒,往往是大人情绪失控的表现。凡是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的人,都会冷静、克制、宽容地对待孩子的“出格”,耐心分析问题的起因,寻找有效应对的办法,而不是声色俱厉地搞“激情教育”。
教育如此,社会管理也是如此。为什么那个面对老人错拿游戏币当硬币却从不拆穿的馄饨店,受到那么多人的追捧?为什么有的小区自助小卖部,敢于让顾客自己付账却几乎没有丢过钱物?那是因为他们懂得,激活人的良知,更多的时候要靠鼓励和信任。
【班主任论坛】 一 杯 茶
孟妍岩
看到“一杯茶”的题目,你可能会自然地想到这是学生沏给我的,其实———
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但是当政教处的张主任又跟我提出有许多男同学发型不合格时,年轻、气盛、无比委屈的我简直不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我用力地走回自己的教室。里面有孩子们嬉笑打闹的声音,那些声音极大地刺激着我,似乎在提醒我,我是一个怎样不负责任的、多么无能为力的、被学生们玩耍于指掌之间的班主任。
我尽量压住熊熊怒火,走过去,对小袁说:“你,为什么不按规定理发?”
他依然是玩世不恭的笑:“学校的规定就必须遵守?”“请你现在收起你的笑容!”
“管天管地,还管拉屎放屁?”小袁依然嬉皮笑脸,也许是因为我这个最年轻的班主任平常有太多的纵容吧。但是他不知道我心中淤积了太多的火焰。
我随手抄起桌子上的水杯,朝他的脸上泼去:“屁话!”
水杯里沏着茶,茶叶可笑地挂在一米八的小袁的头顶;水不多,但依然打湿了他精心收拾过的发型。周围一下子安静下来。我知道我做了一件愚蠢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疯狂,但是那一瞬间我不后悔,甚至有种报复后的快乐:“都不遵守还要规定做什么?”
小袁慢慢地站起来,缓缓地鞠躬:“老师,对不起,惹您生气了!”
那一瞬间,我的眼泪像泉水一样涌出来。我恨自己为什么这样不争气?为什么付出没有回报?为什么学生永远长不大?既然彼此珍惜尊重,为什么不知道规范自己配合老师工作。当时是怎么离开教室的我已经一点记忆也没有,只知道下午自习课后,我再回到班级,小袁已是一头清爽。
至今我依然无法原谅自己曾泼过去的那一杯茶,我知道年轻是一种成长,年轻同时是一种代价,年轻也会伤害和受伤。那一杯茶,让我看自己的不成熟,看到学生的宽容和理解。那以后,我不再喝茶!
再以后,每一年的见习教师座谈会我都会讲起这一杯茶的故事,告诉比我年轻的同行们:孩子们都有自己的世界,要规范和约束他们依靠的绝对不是简单粗暴的方式;为人师者是不能有个人负面情绪表达在学生面前的,教师的私人感情不代表教育;教育只有爱是远远不够的……那一杯茶,成为我永生的难忘。